艋舺=龍山寺

一直以來,到艋舺沒有別的事..就是要拜拜

一年總會來個幾回

也許求平安,也許求心安

有時跟家人來

有時跟朋友來

記憶最深的是自己去的那一次

我一個人在夜深了的龍山寺

坐在牆角的階梯上..靜靜的..祈求

DSCN6546.JPG

 

但是這回

在龍山寺的外面

我發現了讓我迷失的時間走廊  

 1286952751699.jpg

剝皮寮起因於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現鄰近康定路、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散地而通稱「土炭市」。

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台灣清治時期

而自清朝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取自維基百科)

IMAG0378.jpg

因為該長約數百公尺的街道於1945年之後,列為老松國小的校地預定地且不能增建改建,

因此混合著閩南式及西洋巴洛克式的獨特建築意外被完整保留。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於2003年8月成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對於剝皮寮古蹟保存再利用。

2004年,該街東段部分整修成歷史街道區,2009年,緊鄰該國小的西段部分,則完成修復。(取自維基百科)

IMAG0380.jpg

 

老街上少了熙攘來往的商人,多的是好奇遊覽的旅客

1286955846745.jpg

1286952799685.jpg

 

早期的建築物,風華不再,韻味猶存

IMAG0382.jpg

1286952838996.jpg

 

我喜歡這種長廊

走在裡面有一種走進過去的錯覺

 1286952769702.jpg

1286952989368.jpg

 

每一個角落都會有驚喜

也許是一種簡樸的美麗

   1286955875928.jpg

 

也許是一種殘毀的淒涼

1286956028886.jpg

 

也許是一種停滯的靜謐

 1286956320612.jpg

 

轉身一看

卻發現色彩鮮艷的鹹蛋超人在古樸的磚上彈奏胡琴

IMAG0381.jpg

老街..總是深深的吸引我

 

這些日子..因為艋舺..剝皮寮聲名大噪

1286952923699.jpg

走進這間房舍..就可以看到片中的布景和道具

IMAG0379.jpg

 

不經意的發現..卻有大大的喜悅

拜訪的時間有點倉促

只好決定改天再好好的..仔細的...慢慢的走一遭

臨走前留下自己的身影

像是融入的過去的時空一樣

成為老街的一部分

1286956414382.jpg

(本人不適應大眾的目光~這張相片將在48小時之內自動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ndo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